营商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完成情况
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11-17 13:47
  • 阅读次数:
  • 【打印】

一、狠抓“四大行动”落实(第11项)

一是强化统筹调度。实行月调度、季总结和定期通报制度。对惠企政策措施落实、“一网通办”、大厅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,对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。今年以来印发通报13期,下发督办通知63份。二是强化负面曝光。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地区和单位点名道姓批评,今年以来,通报“一网通办”指标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单位19个;通报12345诉求办理中存在问题的地区和单位25个;通报“四大行动”明查暗访中发现的问题5个,涉及2个单位。三是强化监督问责。对存在政府失信整治工作落实不到位、大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的8个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实施了约谈,共计约谈23人次。四是组织优化营商环境“优秀窗口”和最佳实事评选。根据省营商局要求,组织各地区、各部门参加优化营商环境“优秀窗口”和“优秀岗”及最佳实事评选,目前已评选出优秀窗口4个、优秀岗25人及65项最佳实事报省营商局参选。

二、加强各类大厅人员业务培训(第12项)

一是开展项目代办流程业务培训。组织工程建设审批相关部门及各级项目代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召开“丹东市项目代办业务培训会”,参加培训30余人,旨在提高代办人员的综合素质、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,推动我市项目代办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。二是开展工程项目审批网上操作培训。组织市发展改革委、市住建局、市自然资源局和县区相关部门召开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操作培训,参会人员25人。三是开展“一网通办”业务培训。组织市级部门开展“一网通办”工作调度会,对半年来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部署。四是开展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培训。组织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管理部门开展标准化建设培训,详解标准化建设指标,解答出现问题。

三、大力开展服务效能竞赛、“我为企业办件事”等7项活动(第13项)

通过大力开展服务效能竞赛、“我为企业办件事”等7项活动,从教育引导、能力提升、舆论氛围、制度规范、机制创新和监督问责等方面持续发力。一是强化教育引导。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,累计培训621人次。通过开展“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”专题讨论、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党日活动、《条例》宣传进企业、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,促进了服务理念的进一步提升,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。二是注重为企业群众办实事。开展了服务企业专项行动,解决群众和企业提出的涉及项目落地、制度执行、政策落实等方面的“急难愁”问题2586件。组织2200余名党员深入社区,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。持续开展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包扶企业工作,解决问题87个。三是提升服务效能。按照群众眼中的“一件事情”,分领域推进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”,设立企业开办、不动产登记等“综合窗口”。对全市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,建立完善“首问负责、容缺受理、否定备案、‘好差评’”等14项制度。在全市推广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制度,提升我市政务服务形象。目前,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实现全市36个县级以上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全覆盖,已提供服务3万余人次,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“疑难杂症”100余个,满意率100%。

四、严格执行8个事项清单,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“三级十三统”(第13项)

梳理形成即办事项清单、进厅事项清单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、政务服务事项清单、最多跑一次清单、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、市场准入负面清单、中介服务事项清单,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“三级十三统”。同时深入推进深入推进“一网通办”实现“只提交一次材料”改革,全地区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88.5%,“最多跑一次”事项比例达99.45%,平均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2.39%。“即来即办”业务达到52%,“只提交一次材料”办结业务比例超过50%。17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“全市通办”,121个联办事项实现“一件事一次办好”,全市“一窗”业务比例达85.04%。

五、落实“绿色通道”“容缺后补”“否定公示”等制度,切实做到无政策障碍的应办事项“马上办”、有政策瓶颈的个性问题“特殊办”、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“创新办”(第14项)

围绕推动实现“应该办、无政策障碍”的事项痛快办、“应该办、有政策瓶颈”的个案规范程序、特事特办、“应该办、有政策障碍”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,从教育引导、能力提升、思想转变、舆论氛围、制度规范、机制创新和监督问责等方面持续发力,着力打造“痛快办事”的文化。 “绿色通道”、“以函代证”、“告知承诺”和“容缺后补”等制度在实践中普遍应用,2069个事项实行“容缺受理”,46项证明事项实行“告知承诺”。

六、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(第15项)

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除特殊工程外,将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最长60个工作日,最短5个工作日。持续提升审批系统运行质量,实现部门、事项、项目全覆盖。优化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土地、小型仓库厂房、既有建筑改造及5G基础设施建设4类审批流程,进一步细化了项目审批主题。截至目前,全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共运行审批项目603个。

七、做好125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下放与承接,力争企业办事不出园区(第16项)

按照“企业办事不出园区”的要求,我们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,形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125项,经过反复论证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,最终确定将其中的117项事项整链条、全环节赋予园区实施。

 八、大力推行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政务服务“一窗”受理比例不低于80%、“即办率”不低于30%。全面提高“网上办”水平,实际网办率达70%(第17项)

深入推进“一网通办”实现“只提交一次材料”改革,全地区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88.5%,“最多跑一次”事项比例达99.45%,平均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2.41%。“即来即办”业务达到51.17%,“只提交一次材料”办结业务比例超过50%,17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“全市通办”,已实现104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事项上线运行,全市“一窗”业务比例达85%。以村和社区为主体,围绕“不见面审批”,建立政务服务驿站260个。网上办、掌上办、指尖办、就近办成为新常态。

九、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、规范化,让公开成为自觉、透明成为常态(第126项)

        已梳理形成即办事项清单、进厅事项清单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、政务服务事项清单、最多跑一次清单、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、市场准入负面清单、中介服务事项清单,并在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布,有力推动了政务公开标准化、规范化。

十、开展党政机关失信问题专项整治,大力推动“法治丹东”“诚信丹东”建设(第127项)

 “政府拖欠、政府违约、新官不理旧账”等问题为重点,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,通过摸底清查、分类整治、建章立制,逐步减少存量、遏制增量